首页市场营销猪价周期性波动明显 “解密”猪周期

猪价周期性波动明显 “解密”猪周期

2024-11-12市场营销

我国基本上完成了2个大周期波动,猪价周期性波动相对明显,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,猪周期呈现出现新特点:时间跨度加大,大周期里面包含小周期。

我国基本上完成了2个大周期波动,猪价周期性波动相对明显,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,猪周期呈现出现新特点:时间跨度加大,大周期里面包含小周期。

一、猪周期形成原因

猪周期”的循环轨迹一般是:肉价上涨——母猪存栏量大增——生猪供应增加——肉价下跌——大量淘汰母猪——生猪供应减少——肉价上涨。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,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,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,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,周而复始,这就形成了所谓的“猪周期”。

二、历史周期回顾

发现高致病性蓝耳病,蔓延至**,引起生猪供应量较少,生猪存栏出现负增长,另外由于疫情引起的悲观影响,导致养殖业发展积极性难以被调动,国家为了鼓励地方生猪发展积极性,加大补贴力度。

受国家政策刺激,存栏快速增长,供求关系失衡,加上瘦肉精事件诱导,猪价走入下跌。中间虽然经历季节性反弹,但全球宏观经济走弱,南方省市大批出口型企业停产,工人失业,需求端走弱,生猪价格在年初持续走弱。春节后,猪价持续下跌,养殖利润进入亏损阶段,再加上玉米价格持续上涨,养殖户恐慌心理进一步加剧;6月为稳住猪价,启动收储冻肉,虽然数量有限仅为12万吨,但对生猪后市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。

受五号病疫情影响,以及养殖利润进入亏损阶段,共同使存栏开始快速下降。生猪市场长期低迷,亏损时间较长,大量中小型养殖户选择退出养殖业以及规模厂缩减生产规模。经历连续两年亏损去产能化较为**,另外10月份前后天气波动大,造成了该时期母猪受孕成功率低,随后该批小猪出生天气波动大,存活率偏低,下半年猪价迎来强势反弹,达到历史高位,突破20元/公斤。

年中达到历史高位,并维持高位至9月,受养殖利润高位影响,大量养殖户扩充,各路资本继续加快在养殖业的投资步伐,加上11 年进口肉达到46万吨,而仅为20万吨,进口肉冲击等因素影响,猪价进入下跌通道。下半年,国家迅速启动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,开展冻猪肉收储,下半年生猪价格稳中有升,全年呈"U" 型走势。年初,猪价快速下跌,由阶段高点17.5元/公斤下跌至12元/公斤,3个月左右时间跌幅达到30%。受国家4月以及5月分别收储7.5万吨、9.37万吨,加上此前跌幅过快影响,猪价快速上涨,7-8月,生猪供应出现明显断档影响,猪价在淡季出现逆势上涨。年末由于东北猪病引发抛售,加上能繁母猪虽然较高点有所下降,但依旧处于较高水平。从8月开始,能繁母猪存栏出现连续30个月环比下跌。

猪价开始出现暴涨,由于年末**猪价复制了猪价下跌走势,下跌时间有所提前,元旦后,生猪养殖进入行业性亏损。仔猪价格较大猪提前下跌,4季度母猪繁育逐步出现亏损,进入12月至春节期间母猪繁育理论亏损达到500-1000元/窝,实际亏损更大,养殖户淘汰母猪意愿增加,能繁母猪淘汰速度加快,母猪存栏量偏低,另外环保政策对生猪供应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,延长了产能恢复周期。生猪价格在6月达到21元,突破历史高点。

生猪养殖集团开始跑马圈地,大量新建及并购产能,后养殖利润丰厚,养殖户大量补栏甚至使用肉用雌性猪作为后备母猪,生猪产能逐步恢复,繁育水平提升我们认为大周期的上涨即将结束,可以看出新的猪周期时间跨度为5年,并且整体来看大周期中嵌套小周期,主因是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升,可去产能化程度降低,一方面,市场经营主体结构发生了变化,散户退出,企业加快扩张步伐,多空博弈进一步加大,市场不再显示单一的跟风形势,另一方面政策因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,整体环保政策的趋严延长了产能恢复周期,另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对市场多空博弈造成了很大影响。回顾上涨阶段来看,前两个周期除了养猪利润持续亏损外,还有大范围疫情,本次没有,而是通过漫长的行业亏损去库存去产能,加上环境政策调整。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上一篇
下一篇

在线留言

MESSAGE

MESSAGE在线留言